不同時期的心理問題及預防
1.嬰幼兒(0~3歲)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,有養育方式不當所帶來的心理發育問題,如言語發育不良、交往能力和情緒行為控制差。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、語言和身體的交流,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,是避免嬰幼兒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。
?
2.學齡前兒童(4~6歲)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,有難以離開家長、與小伙伴相處困難。處理不好,易發生拒絕上幼兒園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、不合群等問題。鼓勵與小伙伴一起游戲、分享情感,培養孩子的獨立與合作能力,是避免學齡前兒童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。
?
3.學齡兒童(7~12歲)和青少年(13~18歲)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,有學習問題(如考試焦慮、學習困難)、人際交往問題(如學校適應不良、逃學)、情緒問題、性心理發展問題、行為問題(如恃強凌弱、自我傷害、魯莽冒險)、網絡成癮、吸煙、飲酒、接觸毒品、過度追星、過度節食、厭食和貪食等。調節學習壓力、學會情感交流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、培養興趣愛好,是避免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。
?
4.中青年(19~55歲)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,有與工作相關的問題,如工作環境適應不良、人際關系緊張、就業和工作壓力等帶來的問題;與家庭相關的問題,如婚姻危機、家庭關系緊張、子女教育問題。構建良好的人際支持網絡,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和張弛有度地生活,發展興趣愛好,是避免中青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。
?
5.中老年(55歲以上)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,有退休、與子女關系、空巢、家庭婚姻變故、軀體疾病等帶來的適應與情感問題。接受由于年齡增大帶來的生理變化,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,多參加社區和社會活動,學習新知識,拓展興趣愛好,是避免中老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。
?
另外,各類自然災害、人為事故、交通意外、暴力事件等,除直接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外,還會引起明顯的心理痛苦,嚴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礙。認識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,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,是避免突發事件導致的精神衛生問題的可行方法。
?